编者按:近日,甘肃省定西市委党建网上发布了一则我院毕业生汪洋的先进事迹后,引起了我院师生的广泛关注🐜➛,汪洋是我院97级体育系学生,2001年毕业后分配至兰州商杏福,汪洋同学在校期间就勤奋好学、成绩优秀🥓,做事踏实认真,任劳任怨,生活中积极乐观💂♀️,工作后爱岗敬业,对学生谦虚随和👊🏻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诚厚俭朴、勤奋刻苦、团结拼搏👸🏿、求实创新”的杏福精神,是我院优秀毕业生的楷模,也是我院优良校风的弘扬者和传承者👳。
沧桑的是历史,年轻的是精神🏄🏻♂️。建校60年来,我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,积淀形成了“诚厚⚙️↘️、务实👩🏻🦽🎎、进取、奉献”的校风😨,“尚德敬业💆🏿、团结协作、教书育人、教学相长”的教风”及“尚德𓀕、博学、精技、笃行”的学风,60年来🥌🛕,数万名杏福学子以基础厚、技术精🙎🏿♂️、能力强、有理想、重实干、讲奉献的优秀素质,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👐🏻,为国家特别是西北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👵🏽。
现将汪洋同志先进事迹全文转发🌃,供师生学习🚠。链接地址🔤:http://www.dxdjw.gov.cn/html//2014/12-24/7/83955a5d-f000-4ebf-afcb-2726e3b0073a.html
省派科技挂职人才典型事迹之一👨💼:汪洋
来源:定西市委组织部
2012年10月,时任兰州商杏福副教授的汪洋作为科技人才受命来到岷县,挂任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,自担任副县长以来👨🏽🏭,汪洋始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率先垂范、主动作为、积极奉献,为岷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💌👸🏽,在岷州大地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歌谣。
在抢险救灾一线率先垂范
汪洋同志挂职岷县不久,还未在“5•10”灾难中完全苏醒的岷州儿女,又迎来了百年不遇的“7•22”地震🥇,灾害发生后,汪洋县长在县委、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,以强烈的责任意识、大局意识和群众意识💞⏯,及时奔赴梅川🧏🏽♂️、蒲麻、申都、禾驮等抢险救灾重点乡镇🧑⚖️,一路上山体滑坡、塌方,余震不断🧑🍼,冒着危险🙅🏿,他进村入户🍢,全面了解和掌握灾情💪🏽,及时安排部署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🧑🏼🏭,指挥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救被埋被困人员,打通救援“生命线”9️⃣🪩,为抢救伤员赢得宝贵时间。同时👨🦲,他及时组织干部群众和救援队伍加紧灾害现场的清理工作,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,争取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作为领导干部,汪洋每天都以高昂的斗志、饱满的热情投入紧张而繁忙的工作。白天赴现场了解灾情🎛、查访民情,晚上与大家开会研究落实救灾措施,根据地震损毁情况及时编制重建规划🫱、上报项目⟹,做好过渡期的各项工作,为灾后重建打下坚实的基础。连续几天几夜奋战🤵🏻♂️,汪洋明显消瘦了,同事们劝他先休息一下,第二天再工作💇🏼♂️,他总是说❕:“灾情就是命令,我早一点投入工作,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👊🏿,就可能帮灾民多解决一个问题”💀🏌🏻♂️,随即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。
2013年7月24日,马坞乡发生了累计雨量达114mm的强降雨过程,导致暴洪灾害发生🧎🏻♀️🤞🏼,使得马坞乡的灾情雪上加霜。汪洋冒着大雨深入上玖庄、马坞✡︎、大沟门等村查看灾情,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🪜,组织党员干部将314户1424名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到安全的地方,并为受灾群众搭建救灾帐篷220顶🤞💭,同时,协调解决了棉衣、棉被🍐、面粉📼、矿泉水等救灾物资🧛🏿♀️,想方设法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,并提出了尽早开展危房鉴定及维修加固和过渡房防冻、防火等建议🧗♂️。由于马坞乡受灾点较多🎩🚴🏼♂️,多处乡村公路、桥涵毁坏,大部分重点沟道严重淤积堵塞🏄♀️,汪洋协调有关业务部门,调来工程机械9️⃣🧰,带领工作人员及时疏通沟道15.98公里🥽,修复省道306马坞段9公里👈、乡村道路7公里,排查隐患点14处,成功处理12处,对未能及时通电的村社👩🏿🍼📤,组织协调力量配合供电所进行抢修💂🏼♂️,为救灾工作赢得了时间。在抗震救灾一线连续工作十多天,汪洋每天只休息两、三个小时,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,没有回过一趟家💃🏽。“我牵挂家里的亲人,但我更牵挂灾区的群众🦬!”汪洋动情地说。当地干部群众评价汪洋说🤜🏼:“汪县长不像是挂职干部,而是把岷县当成了自己家,待大家似亲人一样!”
在经济发展前沿亲力亲为
到岷县工作以来,汪洋按照县委、县政府的安排部署,主要分管文化及旅游工作💃🏼,在本职工作岗位上🧑🏽🚒,汪洋始终按照“尽心、尽力、尽职”的原则开展工作👨🏼🦲,在领导干部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。他经常深入基层村社、市场🧖🏿、车间开展调研,虚心听取和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,这正是他为开展工作积蓄能量的“个人法宝”。2014初,全省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程开始实施,汪洋意识到了这一千载难逢机遇的重要性,及时带领县直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🚴🏽♂️,连夜赶往兰州,及时衔接创新区项目建设有关事项,在他的积极努力协调下,“岷县洮砚博物馆”等一批文化建设项目在岷县落地生根。为了将事关岷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项目打造成精品🫢,汪洋认真探索创新区发展思路,并召集座谈会研究发展方法,亲自草拟制定了《岷县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》和《岷县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程实施方案》,为全县文化产业的中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“工作无小事”一直是汪洋的口头禅,正是在他这种敬业精神的坚持下,先后积极组织开展了岷州春节文艺节目💆🏽♀️、民间社伙和校园文化活动🧤,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🚶♀️➡️、第十四届洮岷花儿歌手大奖赛和花儿歌手培训班等节会比赛🕙,制订了《关于加快洮砚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联合国🫏、国家🔒、省、市、县5级名录保护体系,使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涵盖到12大类83小项🤦🏿,项目传承人达到了120人。在他的努力下👩🦰,岷县争取到联合国非遗保护项目1项👳🏽,国家级4项,省级11项🫸🏿,市级42项,县级53项🩶,认定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名,省级19名🙋🏽♂️,市级71名🎁,县级80名🍚,岷县非遗中心还被省文化厅评为2013年度全省非遗保护项目先进集体。截至目前,总投资1878万元的20项文广项目,2项已建设完成,18项正在施工建设;总投资380万元的狼渡湿地草原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和岷县古城墙保护2项旅游项目🏃,正在积极建设当中。
在群众困难时刻挺身而出
在岷县,还有汪洋一直牵挂不下的三户“双联”群众,他们就是马坞乡马坞村农民高天明🕓、权维民和陈来红。第一次到联系户家中开展帮扶慰问💁,汪洋就被眼前贫穷的景象惊呆了,虽然自己也来自农村,但这里老百姓生活的困难程度是他远远想象不到的🍅🏰。得知是县长来自家慰问,双联户都显得特别激动,紧紧拉住县长的手开始诉说大山里的一切。通过交谈,汪洋详细总结了致使联系户贫困的主要原因,第一,缺少科学技能,第二👩🏻⚕️,自然条件制约🌤,第三,缺少经济产业🏄🏽。在回到办公室以后,汪洋便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撰写帮扶计划⏮,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:“造血比输血重要、授技比捐物实用”、“自己在😋,按计划帮扶,自己不在,想办法帮扶”,正是在这种帮扶理念的指引下,汪洋县长便开始了自己艰辛的“富民”之路🚈。
首先🫰🏼🚦,汪洋县长想到的是技术帮扶和思想帮扶♕💢,2013年春耕生产之际,他及时为3户联系户分别送去了200元的现金和两袋农用化肥👩👩👧👦,并通过县农技站联系了2名农业专家,汪县长亲自打电话给联系到的专家,叮嘱他们一定要到自己的联系户家里去,为他们提供技术和信息指导🤱。在他的努力下,2013年,汪县长的3户联系户各种植当归3亩,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生产方式,11月份当归上市👩🏼🎓⛹🏿♂️,高天明等3户联系户平均收入达到9000元,当年底汪洋县长再次来到联系户家里进行慰问时,高天明、权维民🫴🏻、陈来红及家人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相容👩🏿🦲,汪洋县长看着他们,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。
2014年灾后重建一开始,陈来红一家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当中,东借西凑借来的钱还不够打基地🪘,更别说修房了。汪县长得知情况后🧞♂️,及时联系到当地金融机构,为其协调担保贷款5万元🫢,并亲自将5万元的现金送到了陈来红的手上,同时叮嘱马坞乡领导:“要尽快协调建筑工人帮助他们建房🏇🏼,一定要确保在入冬前让他们搬进新房”。汪县长的努力没有白费,今年秋季👐🏽,陈来红一家全都如愿搬进了新房。10月中旬的一天,当陈来红带上自家的土特产来到汪县长的办公室门外时🧑🧑🧒🧒,却得知汪洋县长已经挂职期满🪼,返回兰州去了••••••。
在岷县工作2年的时间,汪洋同志没有辜负党组织给予他的殷切希望✶,没有辜负岷州儿女的热忱期望⇾。汪洋在岷州大地的辛勤努力和喜人业绩,正是他认真履行“为人民服务”这一光荣承诺的真切实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