摒弃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🤹🏿♀️、物质主义膨胀🕺、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🧮,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❎,努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
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☑️,也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🧑🏽✈️。咬定青山不放松,撸起袖子加油干🙇♀️🌙,美丽中国必将一步一步成为现实
过去重卡阻路、煤灰遮天,如今高天流云🤌、焕然一新。在青海木里🏌️,因为大规模非法采矿导致的“天坑”🏝🙆🏽,已经初步实现生态修复👎🏽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长江流域“化工围江”难题加速破解🧔🏽♂️,祁连山重回水草丰茂🙇,内蒙古“一湖两海”综合治理全面推进,四川成都治理大气污染、再现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……锦绣华夏🆖☎️,更多地方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明显改善👉🏿𓀆。
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,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🍇,提出“尊重自然🍟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👨🏽,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”的重要论断🎷,并作出推动绿色发展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🤺,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🛬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,准确理解把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意义和重点任务,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,才能不断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绿色根基🍿,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。
“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,还是批评制止,都不是为一时一事,而是着眼于大生态📼、大环境🌶,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🚱、中华民族的未来🤦🏽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聋发聩。放眼世界6️⃣,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🧑🏻🦽➡️,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,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,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,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🧙🏼🧖🏻。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🥗,人口众多、资源相对不足✩、环境承载力较弱,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。人口规模巨大和现代化的后发性👢,决定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将面临更强的资源环境约束👯♂️🧙🏿♀️,必须摒弃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🧜🏻♂️、物质主义膨胀、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,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努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。
生态兴则文明兴⤵️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,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。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.5平均浓度下降了56%,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🌴;地表水Ⅰ—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84.9%,接近发达国家水平;森林面积增长了7.1%,成为全球“增绿”的主力军……实践充分证明✏️,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,着力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🐄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🧞♂️、低碳化💃🏻,就能让祖国天更蓝、山更绿👩🏽🚀、水更清🚴🏻♀️🍒,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、生命之美📊🪛、生活之美🧑🏻💼✡︎。
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,也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🦈⏫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📣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。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👷🏼♂️,统筹产业结构调整、污染治理🤷🏻♀️、生态保护、应对气候变化,协同推进降碳🦥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。另一方面要抓住重点领域🏨、关键环节,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🏐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下更大功夫👔。咬定青山不放松🔤,撸起袖子加油干,美丽中国必将一步一步成为现实。
“从历史长河来看🐄,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,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👩⚖️🙄。”从长白山下到三江平原,从苍山洱海到秦岭山麓👨🏿🏭,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,总会嘱托要保护生态环境🙅🏼♂️😴。广大干部群众心怀“国之大者”🚴♀️,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一定能够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,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,不断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🤘🏼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2年12月14日 05 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