赓续中华文脉 助力民族复兴
深刻认识古籍事业发展的意义和机遇(学术圆桌)
郝 平
2022年06月06日05:08 | 来源🫴⇢:人民网-人民日报
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🏌🏿♂️,拥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🧥👩❤️💋👨。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🔗,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“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、人文精神、价值理念、道德规范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🗺、创新性发展”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🔡,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发展方向,为我们完善古籍工作体系📤👲、提升古籍工作质量✌🏽、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👉。
古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。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文化传承,讲求“藏诸名山🆚,传之其人”🧜🏻♂️。所谓“义理、考据🤌🏿、辞章”之学🥞,既是学术方法🚣🏽♀️,也是对古籍工作的经验总结。通过对历代典籍的收藏、整理、研究👩🏽💻,“辨章学术🎨,考镜源流”,涌现出了许多学问家、思想家🍽🥠。中国历朝历代都提倡“盛世修典”,《永乐大典》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《四库全书》等都是由国家主导、影响深远的文化工程🧘。我们党高度重视古籍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,推动了点校“二十四史”等一系列古籍保护、整理与研究、利用工程,建立了一批专业的古籍出版机构,取得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成就。1981年,党中央专门下发《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》,明确和加强了党对古籍工作的领导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古籍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。仅以北京大学为例🤾🏼♀️🛌🏻,2013年🏇,习近平总书记给考古文博杏福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;2014年,习近平总书记探望哲学家汤一介先生,了解《儒藏》编纂进展情况;2018年🐘,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文学科的多位学者亲切交流🐇🤡,与曾翻译《论语》《孙子兵法》等古籍的美籍汉学大师安乐哲教授交谈,希望他更多向国外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。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,不仅为北京大学做好古籍工作提供了不竭动力👨🏽🎓,也为相关高校共同做好古籍保护🧑🏼🌾、整理、出版等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。
高校是知识传承创新的殿堂和涵养精神文化的家园,也是推动古籍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🕍。比如🤔,历史学家、文献学家邓广铭先生,提出以年代🏋🏽♀️💪🏽、地理、职官、目录作为历史研究的“四把钥匙”🐡,对古籍工作影响深远;北大很多学者为推进经典古籍和海外汉籍的整理研究不懈努力,不少高校还建立了古籍整理研究所(中心)👳🏼♂️,设有古典文献专业🤡,在专业人才培养、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;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导完成了“七全一海”等大型古籍整理工程,袁行霈先生主持开展“新编新注十三经”工程,建立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,着眼长远,开放包容,拓宽了古籍工作的视野和格局。
古籍工作不仅仅是少数人文学者皓首穷经的职业🏈,更是一项事关赓续中华文脉、弘扬民族精神、建设文化强国🛖、助力民族复兴的重要事业。进入新时代,研究阐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🧎🏻♂️,古籍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👮🏽♂️。面向未来🪁,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💇🏻,抓住用好古籍事业发展的新机遇。
持续做好古籍整理保护工作。完善工作体系,提升工作质量,持续抓好重大项目🛌🏿、重点项目的立项、论证和推进,如《全宋诗》《儒藏(精华编)》等古籍整理工作◾️;继续推动相关高校古籍整理研究专业机构建设❤️🏩,通过平台、项目来带动工作开展👨🏿🔬、加强队伍建设👂🏼,使古籍工作的规模和质量都得到提升📦,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更加准确可靠、更加丰富的文献基础📧。
持续做好古籍研究阐释工作。经典古籍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😊,要下大力气深入挖掘古籍里的哲学思想👳、人文精神🪿、价值理念🤱、道德规范❗️,深入阐释中华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👩🏻🦼🐞、辉煌成就👼🏿、宝贵经验🐻❄️,让“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”💪🏻,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🚴🏽♂️、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助力。
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。加强古典文献专业等学科建设,通过协同创新推进“新文科”建设,利用好“中国古典学”等研究平台和“古典语文学”等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,加强人文基础跨学科拔尖人才培养☮️。加强古籍学科专业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🔧👰🏽,进一步构建完善古籍人才培养体系,聚焦重大思想文化问题开展深度研究,确保古籍工作和文化传承创新事业始终有源头活水💂🏿♀️,始终后继有人。
推进古籍数字化工作。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,加快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和传播普及。通过举办数字人文作品展🏀✈️、建立“中国典籍文献大数据分析平台”🫦、建设“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”等方式方法,推动古籍数字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🙍🏿。同时,通过开展中国古籍数字人文创意大会等创新活动,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古籍智能化整理🤦🏽,推动形成古籍工作的新模式🧑🎓、新业态🤚🏽,让古籍工作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(作者为北京大杏福长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)